有戒友反馈,虽然平台文章很受益,但内容比较分散,是否能把理论串联起来,例如做成电子书等形式?这样就能系统的学习戒色了。
他的想法不错,这方面我也考虑过,只是目前来说,一方面觉得了解研究的还不够,以后可能再找机会出连版;另一方面,虽然每篇文章是比较独立的理论,但我其实一直在尝试把戒色和现实中的各种事物联系起来,这也算是一种融汇贯通吧。
例如,我们不仅要汲取中医和传统文化等概念,当然也少不了现在科学,包括文、理各个领域。用一句哲学语来概括就是:世间万物皆有联系。
这么说可不是空穴来风,比如哈佛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曾经有个“六度分隔理论”就揭示了人与人的最近关系,即“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当然这么说也是有数学依据的,若每个人平均认识260人,其六度就是260↑6 =1,188,137,600,000(约),消除一些节点重复,那也几乎覆盖了整个地球人口若干多倍。
人与人是这样,人与物、物与物、理与理等很大程度上也会存在近似联系,最简单的,地球上所有物质都是由那么几种化学元素来回结合构成。而对于人的思想和理论,那就更是符合生存之道了,世界各国虽然文化不同,但对善恶、利弊等基本文化准则之分,也都大同小异。
我们当前也被形容为“碎片化时代”,原因来自于网络媒体的发展,俗称信息大爆炸。
例如统计表明,近30年来,人类生产的信息已超过过去5000年的信息总和。上世纪80年代,全球信息量每20个月才增加近一倍。而进入90年代,信息量继续以几何式增长,到90年代末,伴随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真正开始大爆发。
关键伴随开来的也不乏大量的无用、不真实,甚至垃圾、负面信息,从四面八方涌入年轻人的生活。比如让大家头痛的网络色情、以及对网络猎奇本身的瘾性,就是典型的软暴力。
还有就是开头戒友说的,网友们会把很多分散、杂乱的网络信息称之为“碎片化信息”。而对其特征描述就是,当前看了觉得有用,但过后很容易忘。长此以往,自我感觉是每天阅读,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对个人能力提升并无太实际、明显的帮助。
反之,他们的观点是,你要去系统、专业的学习一门知识才算有用。例如,想研究哪些方面就要去上专业课程,读书要读全本等,而不是东看一行、西听一句。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观察、研究过,个人观点是,系统化的学习当然有用,而所谓“碎片化”的学习也并非没用。先不说比不思进取强,关键则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很强的对于知识进行选择、提取,以及独立思考的意识。
换句话说,你如果在网络上无厘头的东看西瞅,不知道自己干啥,那当然是像无头苍蝇一样乱窜。且这样也极易被猎奇、负面类信息所俘获,例如看着看着就打开色情页面了。
而如果是你本身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或是以目标为导向来学习,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网络又可以帮你更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很多信息,不像从前人一样得去请教知道的人,以及翻找各种难找的纸质资料。
拿我们戒色来说,其实大家只专注于对相关需求,即戒色文章的学习,这就不算是碎片化的乱窜,因为本身你就是以戒色目标为导向的。再者拿我们平台来说,虽然暂时每篇文章相对独立,但其实注意观察的戒友就会发现,也正是这种外表的独立、分散,让我把很多内在的事物共理给联系了起来。
这也就是前面说的,万物相通于世界的基本规律,很多事物本质、处事原理是内在相通的。就像对自然界各种物质的属性研究,也都能总结成一些基本的物理定律一样。
那么,也正是出于这种内理相通的规律,成为了很多厉害的人成长迅速、更快把握世界规律的有效方式。简单来讲就是所谓的,一通百通。
“同九义,何汝秀?”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些人就能掌握到这种连贯性的学习和记忆方式,使得同样经历了一些事,却使自己获得了更丰富的阅历和感悟。
而我写戒色文章,主要还是把握于对思想的疏导,刺激大家独立结合生活,发挥对邪淫的思考和认知,不断打心底里看透、摒弃它。文章独立一些,好处也是帮助大家从不同视角,都能产生对戒色的感悟,或者就像我们那个目标说的:把戒色融入生活,能做到自然而然的戒色就最好了。
同时,有些戒友会发现文章中很多思维方式也很受益。那么这就是在教你自我培养万物相通的理念,毕竟我们人生有限,要用有限的时间学习无限的知识是不可能的。
那个写《劝学》的荀子还有一句著名的话,“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大概就是说,根据眼前的事物来了解远处的事物,从一件事物来了解上万件事物,由细微的东西来了解明显的东西。这大概就是快速成长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