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崇尚尽孝,可能凡是和邪淫相对立的思想行为都是有利于戒色修心的。
我知道很多朋友可能对于“孝”这个字异常的敏感,也包括我平时不是很喜欢听这个字。特别是有的长辈当着我父母的面告诫我要孝敬父母之类的话语时,我就略显尴尬了,心里想:这还用您说吗?说的好像我是个不孝的孩子一样......
有些朋友看到本文开头发现这篇文章好像也是劝说大家要尽孝道,可能就立刻对文章里面的内容失去了兴趣,或者更确切的说你的内心也开始有了一种逃避的意向。什么,尽孝还用你说吗?说的好像我们自己是个不孝的子女一样。
其实这篇文章还真不是想要来教导大家尽孝的,而是主要通过这个主题来引导大家开慧,认识一些问题的内在道理的。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本身就不喜欢别人对我说教,特别是说教一些常识性的没有营养的东西。春节回家亲戚朋友问的一些像是学习怎么样、工作怎么样、有没有对象......之类的问题为什么会被很多网友翻出来吐槽?
就是因为这些问题问的没什么营养价值,而且容易引发大家的抵触心理。我学习怎么样、有没有工作和对象我自己难度不在意还用得着您来说吗?您说的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您说的这些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用途只是来戳我的痛点我能不反感吗?
不过谁让我们中国的传统就这样,亲戚朋友就是作为一个关心者的角色随口一说,不会去考虑那么多,更不会来故意揭我们的短,所以大家也不要太在意随口给个应付就好了哈。
平时我引导大家戒色,相比反复提醒你“邪淫有害,你应该戒色,你应该戒色......”,我也希望通过一些具体的方面来谈一谈为什么要戒色?或者说我压根不需要提戒色这个概念,只是通过分析讲解很多和邪淫相对立的话题来刺激你不断的开慧,加强各个方面的思想认知,等你的正能量思想充实起来了就自然可以自觉抵制邪淫的诱惑了。
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吃软不吃硬的,你越是提醒他要做的事情他越感到反感偏偏不去做,倒是你平时什么都不说的时候他私下里可能还会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当然关键是还要看那些劝说性的建议对于被劝说者而言是否有真正的实用性。如果没有实用性,那就是没有营养的建议,搞不好还会给别人增添一些烦恼;如果你的建议真的有用,那么就算对方当时碍于面子拒绝了你的好意那么他私下里也可能会再次仔细的思考下你的建议,觉得对自己有用就可能会去执行而且会在心里记住你的人情。
比如过年你总是劝亲戚家的男孩子赶快找对象准备结婚,就是一味催婚,但是并不能给人家一些真正有用的帮助,那人家当然会觉得挺不愉快。可如果你说你把几个同事介绍的不错的姑娘的联系方式给要来了给这个男孩子让他去联系一下相亲看看,可能他表面上碍于面子说:不用、不用,我不去......拒绝了你的好意。可是他背地里很有可能就会仔细想想觉得你是真的在帮他,并且自己主动去按照联系方式联系对方看一看,哪怕是到最后不成事但是他心里也会记住你的好的。
我只是举个例子,生活中很多事情,希望无论是我们在劝说别人一些事情或者别人在劝说我们一些事情的时候都能做到两个字:合适!既不要自己一厢情愿给别人带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也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错过接受一个好的提议!
网上有个段子,问:哪里的儿女最孝顺呢?
答:朋友圈里的儿女最孝顺!
每当一些父亲节、母亲节、妇女节甚至是春节等,很多朋友都会在朋友圈发表或者转发一些信息来表达对于父母的感激之情。当然不管大家在朋友圈里说得多么好听,现实生活中孝不孝顺就没人知道了......
本来这个段子是来讽刺一些儿女只是在朋友圈装孝顺的,实际上并没有为父母做些什么,甚至是还在啃老等。但是我不这么想,我觉得这些朋友最起码自己私下里还是对父母怀有感激之情的,虽然自己的父母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或者说就是为了不让父母知道的,知道了多尴尬?这些事情就反应出了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善于同父母直面表达感情的。
我觉得我们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了大家的思想但却约束了大家的嘴!
什么意思呢?你现在让很多西方国家的儿女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一声:L LOVE YOU.就是“我爱你”的意思,好像很容易做到。看没看见外国电影里?人家好像脱口就可以喊出来!
但是你再看看中国的电视剧或者电影里,特别是讲以前的、古代的电影里面,有没有见过儿女和父母口头表达类似“我爱你”等情感话语的场景?
几乎没有,或者说很少见。当然这可不是说西方国家的儿女要比我们中国的儿女对父母更孝顺,而是两者习惯性选择的表达方式不同。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教人倾向于谦虚、内敛,更多的是把孝道落实在实际行动里但是羞于口头表达。我们提倡的是“无私奉献”,大家注意到了没?
父母对儿女的爱,儿女对父母的爱都是要“无私奉献”的,说出口来不就显得太见外了吗?难道你爸妈帮了你你还一个劲的说“谢谢你吗”?这就是为什么你可能心里对父母很感激,但是嘴上连一句:您辛苦了!都说不出口......
那么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大概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中国,特别是在古代,喜欢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不喜欢分家之类的。比如大家可能听说过一些词叫三世同堂、四世同堂之类的,说的是祖父、祖母、孙子、曾孙等一个家族接连几代人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中国古代很多有钱有势的人员住宅很大,像什么宅、什么府之类的大户有很多。
但是现代人的生活就不同了,慢慢从农村开始,提倡分家过!就是说儿女长大了,结婚后,要出去另立门户,越是城市地区发达地区越明显。关键是现在的城市住房普遍有面积限制,想四世同堂也住不开啊哈!
对于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来看,他们建国比我们早一些,现代化发展也比我们早一些,所以他们早早就开始学着分家了。不但是分家,他们在子女成人结婚后甚至连财产等都和父母算的很清楚。一般的很多西方国家社会福利会比较完善,老人可以得到国家社会体制的赡养等,也不怎么需要靠儿女去养老。他们一家人去餐馆吃饭,比如父母、儿子、儿媳妇,四个人可能会实行AA制买单。有意思吧?在我们看来不就是一顿饭吗,一家人谁掏钱不都是一样吗,分的那么清楚干嘛......
这么说吧,像我在南北方生活过,在北方的时候,例如山东或者东北地区,大家吃饭普遍是某某请客或者互请式的结账方式,到了南方就慢慢开始实行AA制多一些了。我本身就是北方人,有的时候和南方的朋友一起赶路吃快餐店顺手就把单结了和对方说,我请你吃吧。对方反而会一脸呆萌的问我,你为什么要请我吃呢?问的我好无语,因为......习惯。
还有更茫然的问法,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一个大男人问我这么个问题我总是会觉得怪怪的,只能告诉对方......你放心好了,我不是同性恋。
对于我们国家一些比较开放的城市和地区,虽然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抚养和赡养关系依然比较稳定。但是相互之间的情感表达方式却慢慢变得更加开放。主要是现在的父母更多的开始学习和孩子以朋友的方式沟通相处。古代中国儒教通过三纲五常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老爸说的话,作为儿女你必须要听,不管你愿不愿意!你想想在这种传统环境下子女怎么会和父母沟通表达一些感情呢?
父母如果把孩子管的比较严,孩子看到父母都是透露着一种敬畏的情绪,你不觉得要这样的孩子向他的父母口头表达一些感情会很困难吗?相比,如果父母和孩子平时相处的像朋友一样和谐,那么孩子偶尔节日里说句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就是很自然流畅的表达了。
过年回家,如果对父母表示感恩,也不需要你口头表达,想想具体能做些什么,端个茶洗个碗都挺好,如果实在想不到就多陪父母看看电视、耐心聊会儿天也行吧...... |
温馨提示:
1、本版块文章来自公众号:戒色俱乐部,特此声明!
2、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
3、发表言论时请遵守当地法律法规,论坛均免责
4、当政府机关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5、注册会员不得通过任何手段对论坛进行破坏。